第六十八章 生意
作者:志城      更新:2020-07-22 14:12      字数:2468

第二天一早,曹渊取了些银子与林应安、虞时爽等人进城领略应天府风土人情去了,曹金榜、刘一等人随行,随后潘超骧和冯忠孝也一同陪伴家眷进城,留下靳胜武在大车店看护。

刘亘吩咐老队员可以按队列分批进应天府游玩,青壮们则一律不得离开大车店百步范围,也就是能到码头、城门口附近看看稀奇,还得有队长带队。

巳时,刘亘一行准备去太平门大街那拜访钱谦益和柳如是,谁知道陈广涛跑进来禀报,说魏国公府徐小公爷来了,随行的还有三辆大车。

刘亘一听知道事儿办成了,不过没想到徐文学会亲自来驿站,只得与赵姨娘、钱清扬商量,让陈广涛带队护卫她们进城,自己留下来接待徐小公爷。

“这事我们女人的事,何况还有清扬在呢,本源你有要紧事就忙去。”赵姨娘一听魏国公府的小公爷来拜访,哪会拖刘亘的后退。

钱清扬乖巧地点点头只是心里觉得很是诧异,昨晚与赵姨娘说话,知道刘府在应天府没什么关系,突然间魏国公府的徐文学前来拜访,藏头露尾的刘本源不简单啊。

‘哼。’她狡黠地看了刘亘一眼越发相信自己的判断,刘亘被她看得莫名其妙,总觉得丫头片子在琢磨什么事。

三辆大车,七十杆小斑鸠铳,加上火药铅子以及徐文学赠送的火药,装得满满当当,徐文学走进来的时候身后跟着一个身材瘦小、肤色黝黑的中年男子,刘亘一看那人的眼睛很有神,不像魏国公府的管事或者普通的商人。

“贤弟。给你介绍一下,这位是广东的黎掌柜,南直隶的南洋货一半是他供应的。”

“三元公。在下黎德宽有礼。”

“听口音黎掌柜应该是南方人士吧。”

“三元公好眼力,在下广东惠州府人士,在广州府与朋友开了间南洋货铺子,做些买卖挣口饭食。”

“黎掌柜客气,能入小公爷眼的必定是大买卖。”

在明代中晚期,够格做海贸的,要么是应天府勋贵、松江徐家、淳安商家这样有官方背景的豪门大户,要么就如郑芝龙、刘香这种大大小小的海盗。

黎掌柜不光做火铳、火炮生意,更多的是南洋香料、新奇事物,同时也收购大明的布匹、瓷器、茶叶,明显属于吃得开的海盗一类。

话头点到为止,刘亘请二人入内喝茶,大车上的货自然有护卫队员搬运,黎掌柜还是头一回与顺天府的豪门接触,第一次双方话语不多,也就是认个路。

刘亘问黎掌柜新胰子在南洋有没有销路,徐文学和黎掌柜一听当即傻眼了。

“贤弟。这个红白胰子不是嘉定伯府的产业嘛,如今应天府人人都在打探哪买得到,你有门路搞得到货?”

“小公爷。实不相瞒,这是刘府与嘉定伯府合作的作坊,如今本源南下作坊归周国丈那边打理。”刘亘说着若有深意地看了黎掌柜一眼。

在李闯逼近顺天府之前,刘亘可不敢私自制作堂而皇之拿到应天府销售,周奎那个老神棍可不是好惹得,至于广东广西,山高皇帝远,消息一来一去再扯皮一阵也就过去了。

黎掌柜不动声色点点头:“三元公。红白胰子别说是南洋,就是广东一地,有多少卖多少,抢手的很。”

“新胰子的制作过程繁琐,产量的确是个问题。”刘亘看着徐文学敷衍了一句,同时也告诉他们,这东西物有所值。

“啊呀。周国丈近水楼台先得月,好大的买卖。”

新胰子的产业有多大徐文学心里很清楚,他这回真不淡定了,又是摇头又是叹气,随即想起刘亘说的酒买卖,心里琢磨这刘三元是个什么意思,当着黎掌柜的面不好讨论,因此他端起茶盏不再言语。

都是玲珑人,黎掌柜见了说几句客套话后与刘亘结账走人,告辞前刘亘说有机会多多合作,黎掌柜拍拍胸脯说只要南洋有的都搞得到,他回去整个清单给刘亘送来。

“贤弟。你那酒买卖是怎么回事?”刘亘没想到在新胰子上透了点口风,徐文学立马想起了这事,心想这家伙还真是个做生意的料。

“本源想购买几船酒带去上犹县。”

“买酒,要这么多贤弟派什么用场?”

“到时候请小公爷来一趟上犹亲眼看看就明白了,那会咱们再谈买卖。”

徐文学玩味地盯着刘亘看了一会点点头:“好。贤弟要什么酒,葡萄酒、女儿红、杜康、西风之类还是别的?”

‘这会儿还有葡萄酒?’刘亘听了有些恍惚。

徐文学说的这类酒都是在酒楼里出售的高档次货,做烧酒自然成本越底越好。

刘亘表示只需要购买市面上最普通的浊酒,也就是魏国公府酿制的那类,这酒价格便宜销量大,街头巷尾都有铺子销售,贩夫走卒忙乎了一天会花两三个铜钱喝一小碗解解乏。

“包在我身上。”徐文学这回敢打包票了。

不过他说最好还是有魏国公府的船队把酒送到九江,刘亘派人在九江接货,押运船队去上犹县,过程有些复杂刘亘听了有些不解。

徐文学说九江有个钞关,如今皇爷派了袁继咸袁总督坐镇九江,袁总督是个办事严谨的人,因而货船、官船夹带一一都要纳税,若是刘亘贸贸然带着装酒的货船开去九江,不交税是过不了关卡的。

徐文学可不会认为刘亘买酒是给家丁们喝的,既然刘亘邀请他过一段时间去上犹县谈生意,说明这里面肯定有文章,徐文学好人做到底,把九江钞关的机密告诉他,反正刘亘一去就会知道不如送个顺水人情。

至于要刘亘派家丁护卫,那是因为鄱阳湖有水匪出没,赣南那边也有大的山匪下山掳掠,魏国公府做生意不会兴师动众,一般都交给当地的合作伙伴解决。

“钞关不是运河上的七座嘛,怎么九江也有?”

“既然崇文门有钞关,九江为什么不能有。”

想想九江的地理位置刘亘也就明白了,这的确是一步好棋。

他问徐文学有什么办法可以通关,徐文学微微一笑,说这酒要是卖到九江、南昌城里去,不缴纳税谁也卖不了酒,不过既然是刘亘自己用,那么通关的办法多得是。

县官不如现管,袁总督再厉害也不可能亲自坐镇钞关,验货这类还不是钞关下面的胥吏在经手。

刘亘有些明白了,偷梁换柱,酒的纳税重,有门道只需申报其他普通货物,反正不会侵占九江、南昌的既得利益者,没人会管这事。

来到崇祯明年,说实话刘亘对藩王、官宦贪婪吸食大明朝的血液深恶痛绝,没想到一旦自己出来做生意赚银子,一不小心也变成了硕鼠中的一个角色。

‘他们捞银子是为了享受,哥捞银子是为了华夏文明。’刘亘老脸一红这般安慰自己。